热度 69||
王群,青年导演的圆梦者
张民翔/文
【图】西安易俗社青年导演王群(中国秦腔网长安小生/刘彭涛摄)
王群是百年剧社一位很有天赋的青年导演,也是导演我作品最多的导演。
易俗社社长冀福记是我的良师益友,所以鄙人常去易俗社,在一次聚餐中,冀社长向鄙人介绍了王群,当时鄙人并没有留意,只知他是一个很帅气、很干练的小伙子。鄙人对剧团还是比较了解,有很多演员因自身条件限制吗,不能登台表演,最佳的选择就是当导演。所以,他们从不顾及自己有无当导演的素质和能力,设方挂靠,因而就有了一部戏既有总导演、执行导演、副导演、动作导演、音乐导演、唱腔导演、舞蹈导演等林林总总的导演,甚至有时字幕排上一长串,让人难识“金镶玉”, 因而,王群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
前几年鄙人受长武县邀请,为该县农技专家巨粉娥创作了大型秦腔现代戏《巨粉娥》,该戏导演由鄙人拍板,当我请了西安戏剧界的名导,可是,阴差阳错地却是王群去执导。当时鄙人对他捏着一把汗,因为每个编剧都想名导大腕来合作自已的作品, 都想在舞台上让自己的剧本在导演的二度创作中得到升华,谁都不想让别人遭蹋了自己辛辛苦苦创作的作品。虽然也知他2004年参加由文化部在青海省举办的“第二届西部编、导高研班”进修学习,是一个科班生,但毕竞他还未独立执导过一部大型剧的青年导演。在排练中, 我的疑虑打消了。王群认真地逐句地研读了剧本, 并逐场地进行分析, 逐人(剧中人)地进行性格分析,因为他深知导演就是以文学剧本为基础、以演员表演为主体,运用和组织各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进行综合二度创作的核心人物,所以,导演的手法、导演的水平关系着这部戏的成败。因为导演在戏剧活动中承担着剧作家意志的发掘者和拓展者、综合艺术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戏剧艺术形象的启发者和构想者。因此,作为导演王群,既要为剧作家的剧本负责,还要为剧团的投资负责,更要为提高演员的演技负责。因此,王群在进入排练场前,作了大量的案头工作,进入排练后他挥洒自如地运用曾当过演员扎实的戏剧表演技法和传统程式,调动着每个演员在自已的角色中淋漓尽致地表现。
王群深谙戏曲艺术最善用煽情来赚取观众的眼泪,但让观众哭过后留下思考,留下怜悯,这就是悲剧的人文精神所在。人文精神就是文化品格,剧作家一定是为人的精神而创作的,导演更是这样。所以他在导演《巨粉娥》时,不仅展现一个农林科学家、女强人的精神风采,更重字的是他重点在巨粉娥的灵魂中挖堀作为妻子、母亲的人性美。巨粉娥因为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关系为女儿分配和给儿子安排工作,导致女儿远走他乡结婚生子,和自己断绝母女关系时,她抚摸着自已给外孙做的虎头鞋,但不能见到自己女儿和外孙时,作为母亲、姥姥此时的心境如何定位?王群深情释戏,用“亲情” 引导使演员进入到剧情中,才有了感动观众的新编现代剧《巨粉娥》该剧在2005年五月陕西新闻、陕西日报连续报道了该剧。
《巨粉娥》演出后,在戏剧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时任西安文化局书记兼秦腔剧院杨院长说:“想不到王群导的这么好,这次文化体制的改革,就是要发挥这些年轻人的作用。”冀福记社长也给了很高的评价。黄陵县剧团看到《巨粉娥》演出后,深受震撼,移植到黄陵县排演,仍请王群执导,该剧又感动了延安市。
从此,王群就成了鄙人创作戏剧的主要导演之一,鄙人曾为西安市司法局创作的小戏《万元风波》、他突出了“情”, 演出后,不仅感动了观众,同样也让省、领导动容,而且让该剧的原型王志荣走进了全国司法先进典型中;为蒲白矿务局创作的小戏《支柱》他用戏剧艺术手段,诗化、舞化、美化了煤矿工人人在地心为人类送光明精神风采,摒弃了人们心中“煤黑子” 形象;在导演眉户剧《算盘打错了》,他和鄙人协商,将剧本的主题从农民借拆迁赚钱而转向了农民关心土地,抨击滥用土地将影响子孙后代的严竣后果。在导演形式上他采用了生活艺术化,戏剧生活化的导演手法,一页石棉瓦,在他的调度下成了演员贯穿全剧表演的道具,随着剧情发展,一会儿成为舞蹈花伞,一会儿又成为连接夫妻感情的纽带,一会儿又是两种思想碰撞的分水岭;《紫滕花廊》是一部描写现代大学生的小品,由于该剧涉及到社会敏感问题,长安大学要求他重点挖掘另一个大学生支边题材,可是,王群看到《紫滕花廊》深遂的社会内涵和强烈的时代意识,他没有厚此薄彼,果然,省教委选中了该剧,并在“大学生艺术节” 上夺得了一等奖的第一名。之前,王群还导演了我的《警花无泪》等六、七部戏剧,而且纷纷获奖。
王群虽然是个年轻的戏剧导演,但他已经锋芒毕露,导演了传统剧《皇后梦》、《白蛇传》并出版发行光盘,新编大型现代剧《喜结良缘》、《花为胜者开》、《我爱我爸》、根据贾平凹小说《秦腔》改编的《秦腔》(执行导演)以及大型戏曲荟萃《秦腔颂》,在大型“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综合晚会” 中担任总导演;2010年“西安市反腐倡廉文艺晚会”担任总导演;2012年(与人合作)执导大型秦腔史诗剧《易俗社》;2002年“西安市春节戏曲晚会”担任执行导演等。
作为导演,王群不满足于一种戏剧形式,他博采众家之长,并向话剧、名剧领域拓展,执导了曹禺的话剧《雷雨》、《日出》、《北京人》、《骆驼祥子》以及话剧《郭双印连他乡党》(戏曲导演)等,荣誉总是青睐那些执着的人,有播种就有收获,他导演的作品连续荣获陕西省第一、二、四届小戏小品大赛优秀导演奖、第五届中国秦腔节导演奖、第六届陕西省艺术节导演奖、中国山东、博兴第三届国际小戏艺术节导演奖、西安市传统剧目汇演导演奖;导演剧目曾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全国现实题材戏剧调演“优秀剧目奖、“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剧目二等奖“陕西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剧目一等奖。
王群作为三秦大地一位青年导演,无疑是成功的,但是,现在许多重点院团,总是迷信“京导”、“ 海导” 的情下, “陕导” 是否能冲上精品戏剧的大舞台 ,一是我们的期待,特别是青年导演。好在省文化厅非重视青年导演的培养,2012年王群作为重点青年艺术家进入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青年导演艺术家研修班”深造,并取得优异成绩,他被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聘为“特约导演”。
通过这么多作品的锤炼,通过研修班的艺术提升,我希望王群能圆“陕导” 之梦。
(2013年1月10日成文于古城梨园斋,2015年7月7日发表于中国秦腔网)
|手机版|站点统计|中国秦腔网
( ICP12003179 )
GMT+8, 2023-6-1 21:02 , Processed in 0.02830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