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秦腔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公告】祝贺中国秦腔网12周岁生日,本站新增“一键分享”功能(见上),文章、帖子、日志、相册只需一键就可以转发到个人空间,欢迎使用。
查看: 7012|回复: 5

结缘秦腔写人生 大秦正声《咸阳桥》——访著名秦腔编剧杨居礼(多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3 22: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登陆,结交好友,轻松玩转秦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111018新编秦腔历史剧《咸阳桥》编剧杨居礼(中国秦腔网刘彭涛摄)

111018新编秦腔历史剧《咸阳桥》编剧杨居礼(中国秦腔网刘彭涛摄)


图:新编秦腔历史剧《咸阳桥》编剧杨居礼

(中国秦腔网刘彭涛2011-10-18摄于西安五四剧院)【更多剧照>>


111018新编秦腔历史剧《咸阳桥》剧照(中国秦腔网刘彭涛摄)

111018新编秦腔历史剧《咸阳桥》剧照(中国秦腔网刘彭涛摄)


图:新编秦腔历史剧《咸阳桥》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演出剧照
(中国秦腔网刘彭涛2011-10-18摄于西安五四剧院)【更多剧照>>



111018新编秦腔历史剧《咸阳桥》剧照(中国秦腔网刘彭涛摄)

111018新编秦腔历史剧《咸阳桥》剧照(中国秦腔网刘彭涛摄)


图:新编秦腔历史剧《咸阳桥》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演出后合影
(中国秦腔网刘彭涛2011-10-18摄于西安五四剧院)【更多剧照>>


   "咸阳桥是丝绸之路上的第一桥,千百年来,这座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它的人文价值是陕西的骄傲,更是咸阳的骄傲。杨居礼创作的大型历史故事剧《咸阳桥》,在演绎咸阳桥传奇故事的同时,以独特的视觉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秦始皇形象,让今人鉴史思今,感悟出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可以说代表了咸阳秦文化的正声".这是不久前,著名秦腔评论家冀福记先生对杨居礼《咸阳桥》的中肯评述,短短几句,道出了当下秦腔戏迷们对这部经典之作的高度评价。

    仲夏的一个下午,记者如约在咸阳老街附近一个幽静的院落里采访到了《咸阳桥》的编剧杨居礼先生。平日里的杨居礼为人低调,喜欢踏踏实实地创作,采访中,他坦言:"我虽然不是咸阳人,但很喜欢咸阳,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也有责任写咸阳、唱咸阳,为宣传咸阳乃至陕西的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杨居礼出生在长安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受父亲的影响,好学上进,15岁时,考入西安市艺校学习秦腔艺术。他说:"那个时候,我对秦腔有一种很特别的感情,因此在学戏时非常用功。后因为"倒苍",嗓音不是很好,就把重点放在了学武戏上,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虽然当时很辛苦,可现在看来觉得苦有所值,扎实的基本功让我至今受益匪浅".1979年,杨居礼调入西安市秦腔一团,成了一名秦腔演员,他喜欢读书,求知欲很强,除了上台演出外,便是读书学文化,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读了大量的书籍,正是这份强烈的求知欲,为他以后在秦腔艺术创作路上取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8年他调入西安市文化局,行政之余从事艺术理论研究和戏剧创作,已在国家和省、市级报刊发表理论研究文章、散文和剧目与演员评介等文章100多万字。

    "西北人迷恋秦腔,并不全因它是土生土长的古音古韵,而是秦腔石破天惊般的狮吼声最能表达他们灵魂的渴望震颤".杨居礼告诉记者:"秦腔的韵味如一坛老酒,越品越香,让人难以释怀,每次路过公园、广场,听到秦腔爱好者的唱段,心里都能漾起一片涟漪".他说他最初是研究秦腔的,写过关于秦腔语言、秦腔美学、秦腔流派和秦腔观众方面的许多研究文章,后来又喜欢上了编剧,《咸阳桥》是他付出心血最多的一个剧本,前后用了五年时间,修改了几十稿才搬上了舞台。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杨居礼的《咸阳桥》由西舞秦腔剧院推上了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10月18日和19日两晚,该剧在五四剧院登台亮相,引起全场轰动,许多专家纷纷赞扬说,"《咸阳桥》是陕西多年来少有的一部写秦始皇的好戏".该剧也因此荣获了本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此后,该剧又相继在宝鸡、咸阳、眉县、扶风、榆林等地演出100多场,央视交通网、中国秦腔网、日本秦腔网,以及陕西、西安、咸阳等媒体、网络,都纷纷作了报道,获得了大众的好评。2014年,该剧又被周至县剧团和陕西春蕾剧团搬上了舞台。

    谈到这部戏的内容和立意,杨居礼说:"《咸阳桥》以秦统一天下之后,迁六国十二万户贵族豪富于咸阳、使黔首自实田和熔天下兵器铸十二金人"为历史背景,写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借以展现秦始皇欲实施新政和六国遗民欲报亡国之仇这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发生、发展、解决的过程".他说:"为了加强戏剧冲突,我选择了"剑"和"桥"(象征战争与和平)这两个元素作为矛盾的双方,并把自己的理念贯穿其中。一方是全心铸剑意欲复仇,另一方是努力修桥欲达沟通;一方是铸剑成功欲刺秦王,另一方是收缴兵器熔铸金人;一方是寻找刺秦良机以达个人复仇,另一方是谋划大桥落成典礼以达天下沟通。最后,矛盾双方的代表人物楚王孙赵鹏和秦始皇在咸阳大桥落成典礼上相遇,并进行了激烈的较量,其结果是:私仇被公义化解,剑气被大桥融化,剑与桥所代表的矛盾双方在民族大统一、大融合的历史趋势下,达到了和谐统一,人性之美得也到了升华。"当记者问到为何要写剑和桥时,杨居礼说:"之所以要写剑,是因为剑是战国时的重要兵器,具有战争、仇杀的象征意义,在本剧中它就是一个仇杀的象征物;再一点,剑在当时是兵器之首,光亮锋利,为有身份者所佩戴,且能漂亮地舞起来,特别适合于舞台的表现。而之所以要写桥,是因为桥起着沟通、联系的作用,象征着和平与和谐。人与人和国与国之间,如果有了障碍、隔阂、误解而未及时沟通、联系的话,就会发生冲突甚至会引发战争。所以秦统一后即大修路桥,包括修驰道、直道、咸阳桥,目的就是让政令通达天下,人民沟通融合。尤其咸阳是秦的国都和心脏,当时迁来六国十二万户人,更需要沟通和联系。后世人只看到秦始皇劳役百姓的残暴一面,却忽略了其筑路修桥的历史功绩和战略意义,这对秦始皇是不公的。"记者问到为何要把"咸阳桥"作为剧名时,杨居礼说:"之所以要把"咸阳桥"作为剧名,是因为咸阳桥久负盛名,古来诗人多有吟诵,如杜甫的:'尘埃不见咸阳桥',温庭筠的'咸阳桥上雨如悬'等等,而且咸阳古桥遗迹尚在,观桥能引发人无限的追忆和畅想,我这个戏就是从现存咸阳古桥遗迹引发思考而创作的"。
    杨居礼说:"时至今日,被誉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曾多次被搬上影视和舞台,始皇帝以前的舞台形象大多数都是反面的,是暴君的典型形象,而进行深层剖析和赋予其新意的却很少。  
    我这部戏的创新点至少有三点:首先,这个戏是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如何治国的故事,以前的作品都是写他如何统一中国而没有写到他统一后如何实施新政及对后世的影响,难免失之偏颇。其次,这个戏对传统戏秦始皇的脸谱进行了创新,传统戏的秦始皇是金脸、黑眼、白眉,显得凶狠恐怖;而这个戏的秦始皇是额有通天柱,红色脸庞,凤眼高挑,长眉入鬓,长须过腹,显得英俊可亲,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第三,这个戏避开宫廷写民间,以民众的态度来反映朝廷的改革,从平民的视角来诠释秦始皇这位既雄才大略、奋发有为,又唯我独尊、冷血铁腕的统治者风采。

    剧中赵鹏的复仇剑与秦始皇的惠民桥相互映衬,透过与秦国有着杀父之仇的楚王孙赵鹏迁秦、骂秦、刺秦、归秦的思想转变,来展现秦始皇作为一代伟人的智慧与胸襟,颂扬中华民族宽厚坚忍、奋进不辍的优秀品德。"杨居礼还说:"历史上罗马的凯撒大帝、沙俄的彼得大帝、日本的明治天皇等,他们的功绩被其国人不断颂扬,而我们中国出了个始皇大帝,他建立中央集权制,统一文字度量衡,创立各种法律制度等,功远大于过却被国人骂了两千多年,真是一件怪事。我这个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为秦始皇正名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秦始皇绝对堪称中国历史上的头号伟人。"

    谈起咸阳,杨居礼感慨地说:秦文化的根在咸阳,两千多年前这里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最为强大的国家,这份世界上独有的宝贵历史遗产,是咸阳人的骄傲,更是陕西人的骄傲,这些年来,咸阳的一点一滴我都非常关注,我虽然不是咸阳人,但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有责任为咸阳的文化做一点微薄的贡献,让更多的人能关注咱咸阳的发展,了解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巨大魅力!"他说:"我们现在不断地谈中国梦,其实这就是一种信念和精神的传递。我们中国人现在基本不缺物质享受,而最缺的乃是信念和精神,我们只有坚持心中有梦,对文化传承、经济发展有执着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才能将咸阳的发展融入到自己的行动中。每个人在自己的区域内不断努力并作出成绩,当这些梦想汇聚实现时,就是咸阳梦和中国梦的实现"。

(原载2014年7月8日《咸阳日报》 咸阳日报记者  赵鹏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6 13: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必须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8 08: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我们咸阳人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30 12: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1 23: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想见到《咸阳桥》的剧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5 10: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在孔网上买了一本《居礼戏文选》,里面就有《咸阳桥》,要好好读一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站点统计|中国秦腔网 ( ICP12003179 )

GMT+8, 2023-3-21 21:25 , Processed in 0.072140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